近日,財政部、商務部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促進冷鏈物流發展的通知》加急文件。文件強調,在已實施農產品供應鏈體系建設的工作基礎上,進一步聚焦補齊冷鏈設施短板,提高冷鏈物流質量體系。重點抓跨區域農產品批發市場和銷地農產品冷鏈物流網絡,加快城市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健全銷地冷鏈分撥配送體系,創新面向消費的冷鏈物流模式,推動農產品冷鏈物流高質量發展。



圖片


針對冷鏈物流領域財政部首次發文,解決資金來源是最大亮點。值得關注的是,從2021年年底以來,冷鏈物流領域的政策持續落地。


1、2021 年12 月12 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要求布局建設100 個左右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


2、2022 年1 月11 日,國家發改委印發《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實施方案》,對“十四五”時期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布局建設作出系統安排。


3、2022 年2 月18 日,供銷總社發布《全國供銷合作社“十四五”公共型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專項規劃》,明確“十四五”期間,全國供銷合作社系統將建成600 個縣域產地農產品冷鏈物流中心、100 個農產品冷鏈物流樞紐基地、200 個城市銷地農產品冷鏈物流中心。通讀這些政策內容,雖然涵蓋規劃、建設、運營等各個環節,但是均以項目為主,未提到資金支持。


此次政策是財政部針對冷鏈物流領域首次發文,核心內容是通過中央財政服務業發展資金促進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支持加快農產品供應鏈體系建設,解決了最核心的資金來源的問題,項目+資金到位,行業景氣度持續上行。




圖片


與此同時,各地亦發布關于冷鏈物流的相關政策。比如,近日,安徽省冷鏈物流發展實施方案印發。方案提出,到2025年,冷庫總庫容達到1750萬立方米,人均庫容趕超全國、接近江蘇浙江平均水平,爭創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3-4個,建設省級冷鏈物流基地15個左右。


此外,在“十四五”規劃目標順利達成的條件下,冷鏈物流領域仍將維持較快速發展,相關企業仍有充足發展空間,多家企業有望借助我國冷鏈物流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機遇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行業巨頭。


受疫情影響,傳統菜品供給門店縮減,生鮮食品配送、社區團購需求再次提升,同時方便食品、預制菜等的需求也被進一步激發。根據產業在線數據,2021年我國商用冷柜銷售量為1352萬臺,同比增長16.5%,供給結構變化與需求習慣的養成將促進線上下單、線下送達模式成熟,疫情后電商平臺前置倉冷庫、冷鏈配送箱的數量、容量需求將持續增長,大型商超、預制菜企業購置大批量冷柜、更換大容量冷柜的需求也持續增強,有望進一步激發冷鏈“最后一公里”的冷柜、配送箱等設備規模的增長。

圖片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