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糧產量創歷史新高、農村就業增收渠道不斷拓寬,農業農村經濟持續向好!促進農業豐收、農民增收方面有哪些政策措施?
讓種糧農民有錢掙,得實惠
當前我國物價總體平穩,這在全球普遍高通脹下實屬不易。民以食為天,糧價是百價之基。今年夏糧產量創歷史新高,要毫不松懈抓好秋糧這個糧食生產大頭,確保全年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要壓實責任,不誤農時落實晚稻和晚秋糧食種植面積。
● 300億元!對實際種糧農民發放一次性補貼
為適當彌補農資價格上漲增加的種糧成本支出,保障種糧農民合理收益,2022年上半年,中央財政分兩次共下達資金300億元,對實際種糧農民發放一次性補貼、一次性農資補貼。
今夏中央財政再發放一次農資補貼,地方政府予以配套。
● 農民買農機,政府給補貼
開展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試點。重點支持糧食烘干、履帶式作業、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油菜收獲等專用機具和丘陵山區小型適用機具,大力推廣現代種養業和智慧農業發展急需的成套設施裝備。
● 種玉米、大豆、稻谷有補貼!產糧大縣有獎勵
繼續實施玉米和大豆生產者補貼、稻谷補貼和產糧大縣獎勵等政策。擴大水稻、小麥、玉米、大豆、油菜制種大縣支持范圍,將九省棉區棉花制種大縣納入獎勵范圍。
對稻谷集中育秧中心建設給予財政金融支持,以利推廣雙季稻。
● 提高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
早稻和秋糧要保質保量歸倉,鼓勵多元市場主體入市收購。及時啟動稻谷最低收購價,保障種糧農民收益。
2022年,提高小麥、早秈稻、中晚秈稻、粳稻最低收購價,分別為每50公斤115元、124元、129元、131元。切實加強夏糧收購工作監督檢查,嚴厲查處壓級壓價、“打白條”等坑農害農行為。據農業農村部調度分析,新麥收購均價穩定在每斤1.5元左右,比去年同期高約3毛錢,是近年來最好的市場行情。
● 發放耕地地力保護補貼
對擁有耕地承包權的種地農民,發放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補貼資金通過“一卡(折)通”等形式直接兌現到戶,嚴禁任何方式統籌集中使用。
讓農業生產有保障,風險有應對
● 遇上災情,有農業生產救災資金
中央財政對各地農業重大自然災害及農業生物災害的預防控制和災后恢復生產工作給予適當補助。2022年4月,下達農業生產救災資金16億元,保障小麥“一噴三防”措施全覆蓋。6月下達農業生產救災資金6.73億元,積極支持糧食等農作物重大病蟲害防控工作。加強化肥等農資供應和田間管理,有效防范旱澇、病蟲害等災害。
● 因疫病防控強制銷毀的動物產品等,國家給補償
對在動物疫病預防、控制、凈化、消滅過程中,農業農村部門依法強制銷毀的動物產品和相關物品的所有者給予補償,補助標準原則上根據銷毀產品的重量、不超過國家統計局或行業統計該年度市場價格的70%測算。
● 農戶買農業保險,政府給保費補貼
在地方財政自主開展、自愿承擔一定補貼比例基礎上,中央財政對稻谷、小麥、玉米、棉花、馬鈴薯、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天然橡膠、能繁母豬、育肥豬、奶牛、森林、青稞、牦牛、藏系羊,以及三大糧食作物制種保險給予保費補貼支持。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的種植業保險保費補貼比例提高至45%。將中央財政對地方優勢特色農產品保險獎補政策擴大至全國。繼續開展“保險+期貨”試點。目前,中國已成為全球農業保險保費規模最大的國家。
● 保障農資和農產品運輸
要確保普通公路特別是農村公路“微循環”暢通,嚴禁擅自阻斷或者挖斷普通公路特別是農村公路行為。已啟用重點物資運輸車輛通行證的地區,要將化肥、農藥、種子等農資及其生產原料、農機及零配件納入重點物資運輸保障范圍,優先發放通行證。2022年,中央財政在服務業發展資金中安排約25億元支持加快農產品供應鏈體系建設。中央財政安排50億元,在重要流通節點、農產品主產區和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了一批產地冷藏保鮮設施。
讓農民就業創業有渠道,能增收
● 以工代賑!讓老鄉在家門口有活干、有錢賺
政府投資重點工程能用盡用以工代賑。勞務報酬占中央資金比例提高到30%以上,并盡可能增加。已下達2022年以工代賑中央投資66億元,撬動地方各類資金約12億元,支持各地共實施以工代賑項目1800余個,將帶動13余萬名農村脫貧群眾和低收入人口等重點群體穩就業、促增收,預計參與工程項目建設的當地群眾人均獲取勞務報酬額將超過1萬元。
● 鄉村富民產業穩定發展,就業增收渠道不斷拓寬
截至6月底,返鄉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達到90.7%。建設50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40個優勢特色產業集群、200個農業產業強鎮,促進農民就地就近就業。
832個脫貧縣每個縣已初步培育2—3個優勢突出、帶動能力強的主導產業,中央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用于產業發展的比例提高到50%以上。截至6月末,脫貧勞動力務工規模3223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06.7%。
● 涉農貸款持續增長!
2022年繼續實現涉農貸款持續增長、普惠型涉農貸款差異化增速目標。銀行機構要層層抓實小微企業、涉農信貸計劃執行,向受疫情影響嚴重地區進一步傾斜信貸資源。引導政策性、開發性金融支持適度超前開展農業農村基礎設施投資,撬動更多中長期信貸資金高效率、低成本傾斜流入農業農村。強化涉農信貸風險市場化分擔和補償。加大對糧食和大豆油料生產、鄉村產業發展等重點領域的信貸擔保支持力度,助力農業經營主體信貸直通車常態化服務。
● 支持鄉村振興!有這些稅收優惠
自2022年7月1日起,將農、林、牧、漁業行業企業納入按月全額退還增值稅增量留抵稅額、一次性全額退還存量留抵稅額政策范圍。稅務總局梳理了109項針對鄉村振興的稅費優惠政策指引內容,其中包括:農業生產者銷售的自產農產品免征增值稅;從事農、林、牧、漁業項目減免企業所得稅;農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免征房產稅等。
讓老鄉住得舒服,鄉居環境更美麗
● 啟動新一輪農村公路建設和改造
在完成今年目標任務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金融等政策支持,再新增完成新改建農村公路3萬公里、實施農村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3萬公里、改造農村公路危橋3000座。
● 培育一批鄉村等級旅游民宿
將鄉村民宿納入各級文化和旅游品牌建設工作。將農耕文化、傳統工藝、民俗禮儀、風土人情等融入鄉村民宿產品建設。對鄉村民宿投資建設、改造升級可給予資金補貼或提供貼息貸款,對評定等級的鄉村民宿可給予資金獎勵,對返鄉進行民宿開發創業的,可按規定享受相關稅收優惠政策。
● 農村危房改造有補助資金
中央財政設立農村危房改造補助資金,用于農村低收入群體等重點對象農村危房改造、7度及以上抗震設防地區農房抗震改造以及其他符合政策規定的農村困難群眾基本住房安全保障支出,實施期限至2025年底,按照直達資金管理。
● 全國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超過70%
截至2021年底,全國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超過70%。其中,東部地區、中西部城市近郊區等有基礎、有條件的地區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超過90%。重點推動中西部地區農村戶廁改造,選準技術模式,宜水則水、宜旱則旱,缺乏適宜技術模式的先緩一緩。10月底前全面完成農村戶廁問題摸排整改“回頭看”任務。
● 提升村容村貌!治理農村生活污水垃圾
推進開發性金融支持縣域生活垃圾收運、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設施建設和運行。到2025年,東部地區、中西部城市近郊區等有基礎、有條件的地區,農村生活垃圾基本實現無害化處理,長效管護機制全面建立;中西部有較好基礎、基本具備條件的地區,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基本實現全覆蓋,長效管護機制基本建立。
來源:中國農業技術推廣(中國政府網)
免責聲明:僅用于學習交流,并不用于商業用途!文中部分圖片、視頻來源網絡及設計圖片,版權歸該權利人所有,我方不對相關圖片內容享有任何權利。如不慎侵犯您的權益,請后臺聯絡,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