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農村未來發展要靠新農業,究竟什么是新農業?一直以來,我國都是以傳統農業為主,隨著社會發展,開始出現新農業這一說法,并且如果想要在新的時代下發展的更好,結合新農業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勝出。這個新農業具體是指什么呢?
在討論“新農業”之前,我們先來說說什么是傳統農業?
什么是傳統農業
傳統農業的基本特征:
1.以一家一戶的小農戶為生產單位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
2.以人力、畜力及簡單的勞動工具為基本生產資料。
3.生產方式原始和落后。
4.以農作物的種植和初級農產品交易為主要收入來源。
5.從業者僅能夠提供自身勞動力和個體有限的經驗。
6.在社會的工業化和快速變動的社會結構調整過程中,承受不公平的擠壓。
……
除此之外,我國的傳統農業還有自身額外的特征:
1.在現行的“城鄉二元經濟結構”,是不公平產業地位的被動承受方2.在明確或隱形的“社會契約”框架中,以各種形式的社會義務的提供方
3.在自身發展的過程中,受到現行制度和政策的種種限制
……
我們發展“新農業”以取代傳統農業,不僅僅是產業發展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而且為全社會的和諧、健康和可持續發展奠定更堅實的基礎。
什么是新農業
新農業亦可稱為現代農業
所謂現代農業,是相對于傳統農業提出的,指廣泛應用現代科學技術、現代工業提供的生產資料和科學管理方法的社會化農業,相對于分戶小規模生產形式的傳統農業,它是一種高投入、高產出的農業形態。
這個“新”代表很多方面,比如新思維、新模式、新技術、新形式、新產品、新業態。
新思維
過去傳統的農業方式銷路單一,經常出現農產品賣不出去、最后變質之后只能扔掉的情況。但是到了現在,不少人都能結合時代發展,讓自己有互聯網思維,通過電商、直播等平臺的方式,將自己的產品賣到全國各地,有些掌握了門道的經營者不僅不用擔心貨賣不出去,甚至一上架就賣空。
新模式
以往農民普通的耕種、收獲過程不同,新的模式涌現,讓農業出現多種業態,比如眾籌農業、生態農業、家庭農場等新模式,讓農業往精品方向發展的同時,也能獲取更高的收益。
新技術
科技的發展無疑給農業帶來了巨大的助益,農產品的生產、育種、育苗、物流等各個階段都因為有了現代化信息技術,變得更加高效和便捷。
傳統技術 充分利用人類在種子、農藥、化肥、農機、灌溉、土壤、栽培等各個傳統技術領域最前沿的成果,提高勞動生產效率和產出水平;
生物技術 利用最新的生物技術,從微觀和內部的層面,對農作物的遺傳規律進行改良和優化,從而獲得更加優異的特性,以此提高生產效率和節約資源;
數字技術 利用各種現代數字技術,從宏觀和外部層面,對各種農業生產要素進行重新組合和優化,加強內部要素與外部要素的融合,從而達到提高生產效率、節約資源,并逐步擺脫傳統經驗的束縛。數字農業以農業物聯網,農業大數據,精準農業和智慧農業等為主要代表形式。
新形式
家庭經濟 有別于傳統的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以“家庭農場”為代表的,以適度規模和出售商品為獲利手段的生產和經營主體,效率最高,成本最低,責權能夠達到最大化的平衡;
合作經濟 以“農民合作社”為主要形式的合作經濟也在全國各地得到大力發展。但是切忌形式主義,弄虛作假;
托管經濟 以全程的“土地托管”和部分環節的“生產性托管”為代表的托管經濟,可以有效避開土地所有權、承包權和經營權等現行制度性的障礙,可以迅速和低成本實現規模化生產和經營。
新產品
多樣性 多樣性本身就是農業的基本特性。在色、香、味、形、體驗等方面不斷創新,在各個細分市場深度開掘,這是新農業的發展機遇;
品質提升 農產品生產過程漫長,不可控因素多。新農業要能夠做到生產過程和產品品質的可控,安全、綠色和有機等,滿足不同消費群體不斷提升的對于產品的需求;
品牌建設 農業生產因地而異,順天應時,每個地區都有自己得天獨厚的特色和優勢。如何在保障質量的基礎上強化和固化自身產品的特色,堅持打造自出品牌并被消費者認知,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文化內涵 農耕文化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它不僅僅是一日三餐、填肚果腹,更蘊含著豐富的歷史和文化內涵。如何發掘,賦予和建設我們新農業的文化內涵,值得每個從業者深度思考、大膽創新和積極實踐。
新思維
訂單農業 以終端需求為驅動,縮短產業鏈前后端,融合供應鏈金融,為下游產業和消費群體提供更精準的產品,為高質量的農產品創造更大的需求和價值空間;
互聯網農業 以互聯網為基礎,以個體消費為主要對象,聯通生產端和消費端,以快速、便捷和獨特體驗的溝通和交易方式,為高端和特色農產品提供了更多樣和更精準的 出路;
社區銷售 對接不同產區特色和高端農產品,鎖定不同地域的特定社區,直接面對特定消費人群,可信度高,有利于口碑傳播。并且能夠獲得消費者第一時間反饋,便于及時改進和提升。
……
新農業與傳統農業相比較,有以下幾個優勢。
1、因為新農業科技化水平更高,能進行機械化生產,更有利于大規模項目的發展。2、更加精準的標準控制和生產流程,能生產出更加高質量、大產量的農產品。3、新農業基本上采用的是綠色環保、對環境友好的生產方式,能推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新農業不僅僅是在傳統農業基礎之上的簡單升級,在很多方面,它是對于傳統農業的“升維”和顛覆。新農業是在新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架構下,在新的糧食安全和消費趨勢的驅動下,運用新的技術、新的生產方式和新的組織形式所產生的全新的業態,它必將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來源:農業大數據資訊免責聲明:本公眾號轉載文章僅用于學習交流,并不用于商業用途。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及設計圖片,所有轉載的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知識版權歸該權利人所有,我方不對相關圖片內容享有任何權利。如不慎侵犯您的權益,請后臺聯絡,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