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智化賦能傳統冷鏈

     隨著社會的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廣大群眾對食品質量和安全愈發重視,冷鏈物流在人民生活中的角色地位也越來越重,其中冷庫作為冷鏈環節的重要一環,也在近幾年得以迅猛發展,由傳統冷庫轉型為智能冷庫成為趨勢。

智能化實驗室

一、傳統冷庫的痛點與劣勢

1、空間利用率及倉儲收益

智能冷庫充分利用空間資源,其利用率是傳統冷庫的2-4倍。以某天津冷庫7000㎡,智能四向車冷庫,貨架高度20米,共計約30000個貨位數,可儲存3萬噸貨物。而山東某地傳統冷庫7000㎡,4層樓式結構,每層8米,有效貨位數約15000左右,智能庫的庫容約為傳統庫的兩倍,所以每年的倉儲收益可增加一倍以上。

2、環保與保溫

智能冷庫大多采用AB門方式,可使庫內溫度恒定,庫溫波動±0.1°C,庫內濕度75%~90%,通過智能化傳感器,可實時獲取庫內溫濕度,以便于即時預警;傳統冷庫高峰期人工作業致使溫度和濕度波動較大。所以,智能冷庫的溫濕度恒定更有利于凍品的儲存品質,減少貨損和損失。

3、效率及成本

智能冷庫采用不同智能設備,由中央控制軟件協同調度,可高效完成凍品的收發貨和上下架,且速率恒定。傳統人工庫為“勞動密集”模式,依靠大量的人力+機械完成庫內作業,在作業準確率、運行效率、成本和能耗幾方面,智能冷庫更有優勢。

4、投資產出分析

據不完全統計,在國內智能冷庫帶來的投資回報ROI普遍在4年內達到1:1.1以上。這個結果代表不了所有的冷庫改造案例,因為不同行業、不同企業的冷庫改造,會因為業務形態、投資成本、當地政府補貼等因素,致使ROI存在一定的差異。

二、數智化冷鏈解決方案

1、融合調度、便捷集成

針對復合智能場景中多設備調度及協同工作提供有效解決方案,在業務需求和調度算法的支撐下,貫穿多場景,實現降低成本,改善作業環境。能夠根據業務模式便捷地集成各類不同智能化設備,使其相互配合、共同發揮各自的最大性能,實現冷鏈的智能化改造。

總體架構設計

2、痛點及解決方案

凍品超限問題,國際貿易貨物容易出現漲箱現象,導致碼垛后超限嚴重及貨物傾斜,產生虧噸,通過前期的行業及貨品分析,在方案設計時會遵循貨物情況劃定合理的貨位規格和空間,再借助自動纏膜、自動整形、設備偏移等技術最大程度地進行糾偏;貨權安全問題,配合監管方、貨主方為實現貨權安全和有效監管,通過雙密鑰技術,在解押、提貨節點進行多方密鑰驗證,實現合法化貨轉和提貨,保證多方的合法權益。

3、供應鏈延伸

針對冷鏈供應鏈物流的特點和痛點,盈智自研的智慧冷鏈綜合服務平臺,建立了多倉庫、多園區、多企業的“云倉”管理模式,將部分業務遷移至線上和手機端,實現客戶隨時隨地的可視化倉儲服務,同時打通口岸物流節點,完善物流鏈、閉環物流流程、提升服務質量。在倉儲物流的基礎上,依托區塊鏈、電子倉單、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打造了供應鏈金融業務模式,實現了業務的橫向擴展。

      冷鏈一體化服務平臺智能化、自動化、數字化、規劃化、專業化、多元化、綠色化,是冷庫的發展趨勢,小智在冷庫內集成多種先進智能化倉儲設備,構建智能化方案設計,融合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實現貨物從入庫、存儲到出庫的全流程智能化、無人化及監控管理,可為廣大客戶提供智能、高效、安全的冷鏈倉儲及相關延伸服務。

來源:冷鏈行業資訊
免責聲明:本公眾號轉載文章僅用于學習交流,并不用于商業用途。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及設計圖片,所有轉載的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知識版權歸該權利人所有,我方不對相關圖片內容享有任何權利。如不慎侵犯您的權益,請后臺聯絡,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