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鮮行業現狀如何?隨著線上生鮮電商出現“裁員倒閉潮”,“盒馬鮮生”、“京東7fresh”、“超級物種”等新零售物種誕生,線下生鮮再次引發關注。以農貿市場與大型連鎖超市為主導的生鮮渠道格局逐漸被打破,具有較強便利性的社區生鮮業態開始成為前兩者的有效補充,不同背景的各方紛紛入局。目前社區生鮮的發展模式主要由個體經營、實體商超、上游企業、區域連鎖、線上電商等布局形成。


生鮮是指未經烹調、制作等深加工過程,只做必要保鮮和簡單整理上架而出售的初級產品,以及面包、熟食等現場加工品類的商品的統稱。生鮮商品的特點、保存條件基本相同,需要保鮮、冷藏、冷凍;屬于散裝商品并需要用稱重打條碼方式售賣;保質期比較短;同時在消費習慣上也有很大的關聯性。生鮮商品主要有水果、蔬菜、肉品、水產、干貨及日配、熟食和糕點。

生鮮行業現狀調研

生鮮零售的發展歷經了農貿市場、生鮮超市、生鮮電商、新零售4個階段。生鮮配送模式的新零售做法,一般是在線上端提升原有電商業務的配送效率,同時在線下端以便利貨架、便利貨柜等形式進行布局。以每日優鮮、易果生鮮為代表。


對于生鮮零售而言,線上和線下只是渠道的外在表現,當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各種渠道的融合是必然。圍繞用戶本身,滿足他們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提供更好、更快、更近的消費體驗,是新零售的核心。在巨頭帶動下,目前生鮮新零售的行業格局基本已經確定。供應鏈是未來生鮮新零售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供應鏈包括采購、流通、倉儲、配送等多個環節,每個環節的質量把控最終都會影響到消費者的體驗。技術手段的運用不僅是供應鏈改造的方向,也是解決消費者體驗問題的重要砝碼。未來的生鮮新零售企業如果可以通過大數據畫像,就能精準了解消費者的購買需求并進行趨勢預測,做到精準營銷。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2-2027年中國生鮮行業市場深度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分析:


生鮮電商現有前置倉模式、到店+到家模式、社區模式(社區門店、社區拼團等)和傳統電商模式等四種模式。目前,前置倉模式和到店+到家模式的電商App占據了生鮮電商AppTop10的前5名:每日優鮮、永輝生活、盒馬、大潤發優鮮、叮咚買菜,發展形勢良好;社區模式主要從二三線城市展開,未來會有一席之地。而其廣闊前景已吸引了巨頭們的關注:阿里直接下場自建生鮮電商;騰訊主要通過與京東、永輝超市和美團合作參與生鮮市場布局。


為完善冷鏈供應鏈體系,多維度共振促進農產品冷鏈服務升級,一方面,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機構和農業生產流通企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電商平臺等農產品供應鏈上不同主體的緊密合作,實現生產、流通兩個環節追溯工作銜接;另一方面,加強建設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品臺,實現全過程可追溯體系。


生鮮電商的用戶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城市,占比超過了70%,其中前十名城市的用戶占比超過50%,北京、重慶、上海是其大本營。而近7成的用戶都是女性,以25-34歲為主,其次是45歲以上的女性,整體受教育水平較高。白領是生鮮消費的生力軍,用戶占比超5成;其中近6成的用戶有小孩。總體來來說,生鮮電商的用戶更關心便捷生活、旅游出行、運動健康、電子商務和綜合資訊等移動媒介App,其中最喜愛便利超市類、家政服務類、攻略類等的App。

政策助力冷鏈行業發展

近年來,國家相繼頒布許多冷鏈產業發展相關政策,并在“十四五”規劃中將冷鏈產業發展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


在2022年4月11日,交通運輸部、國家鐵路局、中國民航局、國家郵政局、中國國家鐵路集團五部門再次聯合發聲,發布《關于加快推進冷鏈物流運輸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完善冷鏈運輸基礎設施、提升技術裝備水平、創新運輸服務模式及健全冷鏈運輸監管體系的要求,冷鏈產業政策支持再次加碼,為冷鏈倉儲行業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在2020-2022年的疫情期間,跨地冷鏈運輸和存儲需求也顯著驅動冷庫建設及冷鏈倉儲行業發展。以上海為例,根據上海市商務委數據,上海市糧食、生豬、蔬菜自給率僅為20%、10%、40%,八成以上貨源(除綠葉菜外)依賴外省供應,尤其是每日蔬菜供應量達8500噸。


在生鮮電商、社區團購產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對前置倉冷庫、冷鏈配送箱的數量、容量需求持續增長,同時速凍食品、預制菜等需求也被進一步激發,尤其是大型商超、預制菜等企業需要大面積冷鏈倉庫面積及購置大批量冷柜,這將進一步激發冷鏈倉儲行業需求增長。   


來源:冷鏈行業資訊免責聲明:本公眾號轉載文章僅用于學習交流,并不用于商業用途。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及設計圖片,所有轉載的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知識版權歸該權利人所有,我方不對相關圖片內容享有任何權利。如不慎侵犯您的權益,請后臺聯絡,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